作者: 李若生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: 2021-10-19 09:34
深秋時節,牡丹區大黃集鎮大楊湖村村民王國朋較往日更加忙碌,農家院里機器轟鳴,一把把由桐木加工而成的木柄刷整齊地堆疊在一起,王國朋操作著裁剪設備正在進行原木切割,妻子胡玉紅在一旁對木材進行分揀、加工、打包。
“我們兩口子守著這個夫妻店,好的時候一年能掙十余萬元。村民的日子和以前比,就像掉進‘蜜罐’里。”王國朋笑著說。
大楊湖村位于大黃集鎮駐地東行3公里處,全村545戶, 耕地面積1800多畝。解放戰爭時期,大楊湖村因是定陶戰役的主戰場而名聞天下,電視劇《亮劍》的主人翁李云龍的生活原型之一王近山將軍就是這場戰斗的指揮員。
然而,這個擁有紅色革命歷史的村子,10年前卻是環境臟亂差、缺少致富產業,村民只能靠天吃飯,種植玉米、小麥,養幾只雞、羊維持生計。“過去,俺村是典型的路難走、媳婦難找、日子難過,村集體沒有經濟收入,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萬元。”10月13日,大楊湖村村委委員楊克彪向記者介紹,2011年以來,大楊湖村依托當地林木優勢,大力發展板材產業,全村80%的農戶直接或間接從事板材行業,成為大黃集鎮重要的桐木板材加工基地。
“俺村利用專項扶貧資金建成4個4000多平方米的扶貧車間,并聯合周邊其他加工戶形成紅色大楊湖木材加工產業園,實現從帶鋸、烘干、熱壓、截鋸、拼版、壓力粘板到砂光、打件等木材初加工的全部工藝流程。”楊克彪自豪地說,目前,村里不僅可承接大規模木材來料加工,扶貧車間租金每年還可為村集體增加20余萬元收入,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不足1萬元增加到2萬多元。
村民王曉娟就是村里產業的受益者之一。王曉娟嫁給本村小伙,婚后一直在家照顧家庭,還在產業園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。“我在廠子里做粘板,每月工資4000多元,能補貼家用,還方便照顧孩子,我非常滿意。”王曉娟高興地說。
村里有了致富產業,不僅村民收入有了保障,村容村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從前,泥濘崎嶇的村路變成了平坦的康莊大道,許多家庭購買了小轎車,原來低矮泥磚屋變成了二層小洋樓,日子過得紅紅火火。
“現在,村里計劃深挖紅色資源,因地制宜培育致富產業,通過招商引資,發展一批特色企業,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。”楊克彪說,還將繼續學習借鑒成功經驗,扎實推進鄉村振興,實現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,讓群眾的小康生活更加甜蜜。
文/圖 記者 李若生